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政策 > 大灣區政策知多D

加強協同聯動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解讀

2024年01月12日 來源: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 ]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23年4月,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強調要深入推進粵港澳三地全方位互聯互通發展,打造更加優良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恰逢其時、意義重大。《行動計劃》圍繞優化提升大灣區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市場一體化水平提出20條具體舉措以及3條保障措施,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厚植吸引國內外投資興業的沃土,提供重要指引、明確發力方向。

  一、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攜手港澳建設一流灣區

  自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 激發改革、開放、創新三大活力,抓住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機遇,攜手港澳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改革開放活力持續迸發。營商環境、數字政府、要素市場化、國資國企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廣州、深圳營商環境創新試點101條改革任務、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項授權事項全部落地,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門戶樞紐作用凸顯,成為我國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6個試點之一,創新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和廣交會、高交會、“粵貿全球”等經貿活動,在CEPA框架下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面清單,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廣東“兩個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彰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影響力顯著加大。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等高端創新載體加快建設,與港澳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二。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扎實推進。全面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全省研發人員數量達130萬人,持有效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才超過4.4萬人。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獲批,杰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等6類內地人才可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粵港澳重大平臺引領示范作用持續增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加快推進,鼓勵類產業目錄、總體發展規劃、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等重大政策全面落地,產業項目加快導入,“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全面建成并順利開售,累計集聚澳資企業超過5800戶。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攜手推動香港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招引培育金融、商貿物流、科技、文化創意等8類全球服務商,開展中外律師事務所聯營試點,全國首家“雙牌照”境外銀行順利落戶,累計吸引港資企業近萬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371家。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開局良好,集聚明珠科學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創新載體,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半導體、海洋等領域集聚了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揭牌啟動,廣州期貨交易所上線運行工業硅、碳酸鋰期貨交易品種。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加快建設,香港科學院深圳分園在河套合作區開園,首批16家香港科創機構、企業及服務平臺入駐。2023年前三季度,大灣區內地九市GDP總量7.9萬億元,經營主體數量達1375萬戶,以不到全國1%的國土面積、5%的人口總量,創造出全國11%的經濟總量,企業數量占全國14.4%,展現較強的經濟韌性和市場活力創造力,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二、對標國際一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是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營造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行動計劃》提出,要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程的體制機制障礙。近年來,廣東堅決維護和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不正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線索歸集、核查和整改機制,在深圳率先實施放寬市場準入24條特別措施,開展全省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暢通經營主體對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的意見反饋渠道。探索第三方開展獨立公平競爭審查,開展妨礙公平競爭、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等8個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解決一批困擾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的“老大難”問題,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下一步,將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深圳、橫琴、南沙探索放寬市場準入、破除準入壁壘,釋放更廣闊發展空間;打破區域內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通、依法平等獲取,讓各類經營主體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下不斷迸發生機活力。

  二是強化數字賦能,營造規范便捷、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行動計劃》提出,要規范行政許可運行,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優化經常性涉企服務,推進政務數據共享互認。近年來,廣東以“數字政府”改革為牽引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省級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以數字化促進政務服務“指尖辦理”,“粵省事”實名注冊用戶1.85億人,“粵商通”平臺上線高頻涉企服務4203項,基本覆蓋全省活躍經營主體。以數字化推動政策落地兌現,“粵企政策通”為企業提供涉企政策一站式服務,集成發布涉企政策3.56萬條。“粵財扶助”平臺實現財政獎補一鍵直達、秒報秒批、免申即享,平臺開放申報項目1995個,兌現補貼資金超16億元,惠及32萬家企業。以數字化提升跨域通辦效能,打造“數字灣區”,建成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線上跨境通辦服務專區,實現100項高頻事項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通辦。打造“灣事通”綜合服務小程序,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與外籍人士提供“一體一面”無感便捷的綜合服務。下一步,將圍繞貫徹落實《行動計劃》,優化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讓更多經營主體享受改革紅利。梳理企業群眾生產經營、投資興業、辦事就業等方面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推進審批服務流程再造,推出更多便利化改革舉措;梳理涉企政策干貨要點,集成推送企業,以更大力度推動惠企政策精準直達、免申即享;推進許可證件、資質資格、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等數據共享互認,政務服務“同事同標”,打通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三是加強法治保障,營造公平公正、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行動計劃》提出,要通過“互聯網+監管”等方式提升監管質量和效率,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優化調解、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務,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近年來,廣東堅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確保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行。充分發揮立法引領作用,出臺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社會信用條例、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法規,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為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持續提升監管執法效能,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在全國首創以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率先出臺推進包容審慎監管的指導意見,探索實施執法“觀察期”和非現場監管,以監管理念“革新”讓企業經營更“省心”。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建國際一流灣區知識產權強省,以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支撐國際一流灣區建設。健全跨境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成立深圳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橫琴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等跨境商事糾紛解決平臺,指導廣州仲裁委做大做強“互聯網仲裁”、深圳國際仲裁院打造“雙城兩院”仲裁新格局,有力保護跨境投資和貿易等商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下一步,將繼續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在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方面下大功夫作出更多探索,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的澎湃活力。

  四是對接港澳規則,加快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行動計劃》提出,要提升“引進來”的吸引力、“走出去”的競爭力,建設國際人才高地,提升跨境通關便利度,穩步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跨境便利執業與行業標準共通,便利港澳居民來粵發展生活。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實施“灣區通”工程,著力打通粵港澳三地投資貿易、資質標準、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堵點瘀點,推動市場一體化。推動要素跨境流動更加便捷,“深港通”、債券通“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經珠港飛”落地,2023年以來北上港澳單牌車已經超過118萬輛次。推動形成以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為核心的差異化港口群發展格局,目前大灣區港口貨物年通過能力超16億噸,其中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約8500萬標箱,航線網絡覆蓋世界主要貿易港口。為港澳居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全面取消港澳人員在粵就業許可,目前超過20萬港澳居民在粵工作。實施灣區“社保通”、“港澳藥械通”,在職業資格認可、標準銜接方面,支持在教育、醫療、法律等8個領域與港澳開展執業資格互認,圍繞食品、粵菜、中醫藥、交通、養老、物流等25個領域制定110項“灣區標準”,公布首批涵蓋消費品、農食產品和服務業3大領域15個“灣區認證”項目。下一步,將圍繞促進外貿外資發展,借鑒香港、新加坡等經濟體的改革實踐,在通關便利化、優化外商投資服務、引進外籍高水平人才等方面,出臺一批實招硬招的改革舉措,增強對外投資吸引力。圍繞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在要素流動、跨境服務、民生融合等方面,進一步深化與港澳互聯互通,創新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實現形式,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域”的特點,推動粵港澳協同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需要凝聚合力、久久為功、持續用力。廣東將圍繞《行動計劃》重點任務,與港澳協同聯動、通力合作,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通行經貿規則開展先行探索,加強對典型經驗的總結梳理和宣傳推介,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漯河市| 钟祥市| 河津市| 隆安县| 凌源市| 睢宁县| 饶阳县| 日照市| 碌曲县| 修武县| 平原县| 新巴尔虎左旗| 郎溪县| 宁都县| 和林格尔县| 栖霞市| 瑞金市| 玛沁县| 霞浦县| 深泽县| 吉隆县| 乌兰县| 缙云县| 新化县| 太仆寺旗| 西充县| 卢湾区| 象山县| 郴州市| 平远县| 望江县| 大洼县| 浑源县| 渝北区| 肥东县| 桃源县| 岚皋县| 工布江达县| 翁牛特旗| 吴川市|